宋碧娟 【老師回饋】台灣東南亞移民工的移動路徑與能動性 文/宋碧娟老師 體驗學習「乒乓球金字塔」教學回饋: 現場的活動反思討論: 1. 你們覺得哪個形狀最具有彈性?為什麼? 2. 你們覺得哪個形狀最難處理?為什麼? 同學們在活動中覺得2顆的組合形狀最具有彈性,這很像是一個人的能動性,你想怎麼放,似乎都行,每個人都有無限可能。 在活動中,大家覺得六顆一組的形狀最難處理,有如結構困境,在過程中有沒有很想拆了它的衝動呢? 但如果我們理解問題本質或分析各種因素... 結構性與能動性 2024年4月2日 教學心語
保羅計畫 【同學分享】結構性與能動性展現-棋盤迷宮 【同學A】乒乓拼圖之中,有大有小,其中又以6x2的拼圖最難融入圖形之中,相反的2x1的乒乓則是機動最高的。老師將此項遊戲比喻做移工們勞資環境,我覺得非常巧妙,我覺得移工的勞資環境之中勞方就是最靈活放在哪裡都可行,但卻沒辦法穩固勞資關係,資方反之。而我們需做的是把每個角色放在正確位置。 上一個 下一個 【同學A】 玩完棋盤迷宮之體驗學習後,我悟到原來移工們要融入台灣社會,將經歷那麼多的不確定和困難。... 結構性與能動性 2024年4月2日 活動故事彙
保羅計畫 【同學分享】結構性與能動性展現-乒乓金字塔 【同學A】乒乓拼圖之中,有大有小,其中又以6x2的拼圖最難融入圖形之中,相反的2x1的乒乓則是機動最高的。老師將此項遊戲比喻做移工們勞資環境,我覺得非常巧妙,我覺得移工的勞資環境之中勞方就是最靈活放在哪裡都可行,但卻沒辦法穩固勞資關係,資方反之。而我們需做的是把每個角色放在正確位置。 上一個 下一個 【同學A】 乒乓拼圖之中,有大有小,其中又以6x2的拼圖最難融入圖形之中,相反的2x1的乒乓則是機... 結構性與能動性 2024年4月2日 活動故事彙
保羅計畫 【AO站講座】台灣移工的社群與地下社會建構 日期:2024/03/13 地點:暨大圖書館1F 主講人:簡永達 主持人:宋碧娟老師 與談人:李美賢老師、龔宜君老師 【AO站講座】 這次的講座邀請到了《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跨國勞動在臺灣》的作者簡永達,透過作者的視角與分享,我們看到在台灣移工的現況與故事,透過作者分享與捕捉與人之間的互動,讓我們共感這個社會上這一群人的經歷。 在講座中,簡老師提到了許多引人深思的議題,如企業對移工權益的監察增加、... 移工的社群 2024年3月12日 活動紀錄
保羅計畫 【同學分享】遷移過程中的忙與茫 【同學A】 感受到外來移工剛到Taiwan時一樣,對於外面未知的環境就猶如被蒙上雙眼一樣無助和茫然。經過這次活動更明白外籍移工「忙」和「茫」的感受。另外語言的不熟悉也是讓他們陌生害怕的,一個簡單的活動就體驗到如此真實的感受。 【同學B】 因為從頭到尾都是矇著眼,所以一開始不太知道要做什麼,只是一直亂走,等到有人說找到繩子後就沿著聲音往人群移動,在這當中有人引導我碰到繩子真的非常感謝那位同學。此外,... 遷移過程中的忙與茫 2024年2月26日 活動故事彙
宋碧娟 【老師回饋】遷移過程中的忙與茫 文/宋碧娟老師 沒有經驗,一切都只能透過想像。 唯有經過自己的經歷,才能獲得感受,進一步達成與他人共情。 透過閱讀、學習,我們都能理解移民工在遷移的過程,面對各種不確定的因素,遷移相關理論則是分析了這些遷移的過程,充斥著個人、家庭經濟理性計算;看似個人的遷移,最後卻會慢慢形成遷移網絡;個人或群體會在進入接納社會後,產生文化適應的焦慮;移民工會在遷移過程中為了生存、為了尋求社會網絡帶來的安全感,而漸... 遷移過程中的忙與茫 2024年2月26日 教學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