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碧娟老師
沒有經驗,一切都只能透過想像。
唯有經過自己的經歷,才能獲得感受,進一步達成與他人共情。
透過閱讀、學習,我們都能理解移民工在遷移的過程,面對各種不確定的因素,遷移相關理論則是分析了這些遷移的過程,充斥著個人、家庭經濟理性計算;看似個人的遷移,最後卻會慢慢形成遷移網絡;個人或群體會在進入接納社會後,產生文化適應的焦慮;移民工會在遷移過程中為了生存、為了尋求社會網絡帶來的安全感,而漸漸衍生出各種族裔經濟。
閱讀促使我們運用各種觀點理解這個世界,但並不能讓我們感受這個世界。《東南亞移民地圖:文化階層與在地論述》這門課,透過探索教育體驗學習課程設計,以「矇眼三角」活動讓同學們體驗遷徙過程的忙與茫,並由授課老師引導修課學生,回憶活動過程中,看不見卻被安排任務,必須在有限時間、炎熱氣候、無法掌握的環境等壓力下完成任務,活動過程中所產生的忙碌與茫然;以及反思東南亞移民工在遷徙至臺灣的過程中,可能面臨的處境和心境。
同學們回饋表示,在看不見的過程中,會很想找尋人群的聲音,能夠拉到同學的手、當終於拉到繩子,就不想再放下,因為人群和繩子都是一種安全感。有同學表示,自己終於理解為什麼移民、移工總喜歡群聚;有同學表達,看不見卻要完成任務的過程,就好比看不到文字、說不出異鄉語言,卻要馬上完成雇主交付工作過程中的困難;有同學表示,自己透過活動感受自己的成長與助人的潛力;也有同學表示,希望自己未來能為來自異鄉的朋友提供幫助,送上溫暖。
本課程使用的探索教育體驗學習,是運用「KOLB經驗學習圈」理論進行課程設計,希望透過活動設計、感受模擬,讓同學對研究議題中的「無名人物」產生同理心,並可在後續課程的引導中,對於相關議題的關懷能進一步產生行動。
在4/2,《東南亞移民地圖:文化階層與在地論述》還會再設計第二次的探索教育體驗學習課程,讓同學感受東南亞移民工在臺灣社會所面臨的結構困境與能動性將該如何形成。